(記者葉靜美/彰化報導)彰化縣文化局在2年前著手進行典藏品修復,100多作待修復作品中,目前已修復41件,文化局今(8)日起在彰化縣立美術館一樓展出典藏品的修復成果,並公開修復過程,讓民眾得以深入認識文物修復及欣賞彰化典藏品風采。
彰化縣文化局長張雀芬、策展人蔡秉修、雲林科技大學教授林煥盛化身畫作醫師。(記者葉靜美攝)
此次典藏品修復成果展,展出41件己修復作品,為讓民眾更了解修復過程,並以「用什麼修?」、「修什麼?」、「怎麼修?」三個主題來帶領大家從認識紙本文物修復,到面對作品時修復選擇的思考。其中並特別展出尚未修復完成的「獻梅圖」供觀者與同系列作已修復完成的「獻鵝圖」做對比。
蔡秉修介紹尚未修復完成的「獻梅圖」及已修復完成的「獻鵝圖」做對比。(記者葉靜美攝)
文化局長張雀芬表示,文化局的收藏歷史最早可回溯到民國72年文化中心時代,直至今年已累積1,117件典藏品。多數典藏品是彰化地方人文雅士的重要原作,因此於2020年初開始著手整理館藏品,委託雲林科技大學文物修護研究與推廣中心辦理「108年彰化縣縣立美術館典藏計畫—書畫類典藏品修護、收藏品整飭暨典藏室空間改善案」,前後共花了近2年陸續進行41件作品的修復。
展出作品旁附有修復前對照圖,讓觀者更易觀察。(記者葉靜美攝)
典藏品修復強調修舊如舊,需要花費相當多的時間與心力,策展人蔡秉修老師表示,有的作品破洞可能多達1、200個,一個洞一個洞的進行紙張修補、再進行顏色修補,實際進行修復工程時間可長達1個月;而老舊宣紙相當脆弱,更是需要非常小心。
「用什麼修?」、「修什麼?」、「怎麼修?」三個主題來帶領大家從認識紙本文物修復,到面對作品時修復選擇的思考。(記者葉靜美攝)
配合此次展覽,文化局邀請雲林科技大學林煥盛教授及文物修護團隊於11日及18日規劃2場「修張畫」體驗工作坊,透過團隊設計的教材及簡單的實作帶領大家認識修復作業的紙材及步驟,有興趣的民眾可上活動網址:https://reurl.cc/WD4Rby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