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葉靜美/彰化報導)知名陶藝家張永宗,即日起至4月2日,在彰化藝術館展出「守拙.張永宗柴燒陶藝創作展」,展出作品包括「月落不離天」、「挪威的森林」、「黑絲絨」、「青瓷」、「志野」五大主題,與大家分享柴燒創作之美;市長林世賢邀請大家多走入彰化藝術館,來欣賞藝術家精心的作品,同時感受張老師的創作心境與意念,讓藝術融入生活中。
知名陶藝家張永宗即日起至4月2日,在彰化藝術館展出「守拙.張永宗柴燒陶藝創作展」。(記者葉靜美攝)
林世賢表示,張永宗老師的作品,從拉坏到柴燒,是土跟人跟火融合自然的藝術創作,有時也需要一點運氣,因為氣候影響柴燒溫度,進而影響到作品,讓作品有不同的境界。古時使用的甕、茶壺等都是柴燒的,也是祖先們生活的一部分,藝術可以很神聖,也能與生活融合在一起。
張永宗向彰化市長林世賢解說他的陶藝作品。(記者葉靜美攝)
張永宗從事「柴窯」燒陶陶藝的創作40多年,始終秉持「安于拙、拙于形」的理念,創作時更謹守「以拙自安,以拙求進」的堅持。從練土、配土、配釉、捏塑、燒窯創作過程,分別用不同的土、落灰及燒法,燒出「釉燒」與「柴燒」作品,創作無論形、釉、火焰、窯氣氛各異,作品都是單一、獨特,無可取代。
張永宗說,100多公斤的柴燒到最後剩不到1公斤的灰,將這些灰運用在作品上燒製,灰多一溶化就形成各式樹木形狀,所以說灰是樹木的靈魂,台灣陶藝很少這樣做,因為失敗率太高,留下來的沒有2個一樣的,創作的趣味就在此處。
張永宗黑絲絨系列作品。(記者葉靜美攝)
張永宗表示,做陶期間,常在深夜半夢半醒時靈光乍現,立即起身紀錄造型及釉藥,深怕夢醒時一片空白空遺憾。那股愛陶的傻勁與執著,已深植在自己的DNA內,牢不可分。他強調,回首來時路,再度檢視燒出的作品,無論是造型、釉色,滿是「素樸與拙作」可謂百轉千迴,驀然回首,宛若初見。
張永宗挪威的森林系列作品。(記者葉靜美攝)
林世賢指出.柴燒是一種古老的技術,它最迷人之處是不上釉的陶坯色澤完全來自土胎、火候和木炭的交融。在柴燒的過程中,柴火直接在陶坯上留下自然的火焰燻燒痕跡,加上木柴燃燒後的灰燼飄落在陶坯上,形成一種厚薄不均、似熔未熔的自然釉,使作品呈現紅榴、黑榴、胡麻、銀光等豐富多樣的色澤和斑駁點狀的特殊紋路,令人歎為觀止!
張永宗製陶師承國家文藝成就獎得主蔡榮祐,他在位於台中北屯的「馬禮遜美國學校」任教期間,在校內自築三座不同尺寸的柴窯,又和趙信男先生於頭汴坑築第四座柴窯,創作不斷;並曾擔任過國際柴燒、蓋窯大賽評審。2019年曾於彰化藝術館展出「一念之間-張永宗陶藝創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