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新聞

首頁/校園藝文/臭氧導致PM2.5 中山大學最新研究:水扮演多重角色

臭氧導致PM2.5 中山大學最新研究:水扮演多重角色

(記者李靜音/高雄報導)國立中山大學化學系副教授兼氣膠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王家蓁研究團隊,利用真空紫外光氣膠光電子光譜技術,探討環境中重要的揮發性有機物「檸檬烯」與臭氧反應所生成的衍生型PM2.5,並發現大氣中的水,在介入衍生型有機PM2.5的生成機制、熱力學特性、電子能級結構及產率上扮演多重且重要角色;此外,環境中(包括室內)臭氧濃度對促成衍生型PM2.5生成的效應,及其對健康可能造成的影響不容忽視。此最新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重要期刊物理化學快訊(J. Phys. Chem. Lett),並獲選為當期內頁封面。

20230417155738lvaE
國立中山大學化學系副教授兼氣膠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王家蓁(左)與研究團隊合影。(圖/中山大學提供)

研究團隊此次探討的檸檬烯是環境中含量第三高的單萜烯類,除了來自自然界本身生物源性的釋放,人類日常生活中也處處可見檸檬烯的存在,例如含有檸檬或柑橘香味的家用清潔用品、芳香精油等。過去有研究發現,使用含檸檬烯的產品可能使室內的檸檬烯濃度,比室外高出超過兩個數量級。由於檸檬烯具有兩個碳碳雙鍵,極易與環境中的臭氧發生反應,並形成衍生型PM2.5,檸檬烯的臭氧化被認為是室內衍生型PM2.5的最重要來源之一。
 
王家蓁指出,研究團隊利用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產生的真空紫外光做為游離光源,透過真空紫外光氣膠光電子光譜技術,全球首次實驗觀測到檸檬烯氣膠以及其臭氧化所形成的衍生型PM2.5的價電子能級結構,且發現當檸檬烯氣膠含水量愈高時,其所生成的衍生型PM2.5產量也愈高。在此次研究中所測試含水量最高的實驗條件下,衍生型PM2.5的光電子產率比起無水狀態下可高達4.8倍。
 
該研究揭示的另一個重要訊息則是環境中(包括室內)臭氧濃度對於衍生型PM2.5的貢獻及其對健康可能造成的影響不容忽視。王家蓁並指出,由團隊自行開發設計的真空紫外光氣膠光電子光譜技術是目前全球解析度最高的探測氣膠價電子能級結構技術,此技術近來已被美國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的氣膠研究團隊沿用。

精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