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許益文/金門報導)金門縣水產試驗所與廈門市海洋發展局,昨(6)日上午舉辦聯合放流魚苗活動,為金廈海域添入在地經濟魚苗共約439萬尾,透過魚苗放流增裕漁業資源,期使金廈海域資源得以永續。
金門縣水試所試驗船金門號、金門護漁號及晟豐號與廈方於金廈海域211航標會合,昨日上午10時30分,由李文良副縣長率領團隊與廈方會面,並互贈禮物致意,未來希望兩岸能夠維持友好互動,我方贈送廈方文創水獺布偶娃娃及魚躍龍門擺件各6組,漁(業)耀龍門象徵生物資源的保育及永續利用,漁民來年可以豐收,贈禮之後開始放流行程,
縣水試所放流孵育魚苗計35萬尾:黑棘鯛4萬尾、黃錫鯛(平鯛)3萬尾、黃鰭棘鯛3萬尾,岸際放流遠海梭子蟹25萬隻,加上廈門市海洋發展局提供魚苗計404萬尾:黑鲷2萬尾、黃鰭棘鯛1萬尾、真鯛1萬尾及大黃魚400萬尾,總計439萬尾魚苗順著魚梯滑入海中的景象十分壯觀,此次放流皆為本地常見的經濟物種,並經審慎評估挑選來源進行培育,避免在地原生魚群基因汙染及基因窄化。縣水試所呼籲兩岸漁民,避免於放流處鄰近海域進行高強度捕撈,讓魚苗能有成長的時空間,使復育放流能如存款投資利息,形成外溢效應。
近十年來,受到氣候變遷及海水暖化的影響,加上高強度捕撈、破壞性漁法及海洋污染,造成臺灣海峽沿近海的資源量總體趨勢逐年下降,為了減緩下降的趨勢,舉辦兩岸聯合魚苗放流活動,自104年始已行之有年,惟109、110年受疫情影響暫停實施。去年疫情稍緩,金廈兩方即以隔海相望的形式恢復聯合放流活動,而今年疫情解禁,水試所更增加放流魚苗數量及種類,加強海域資源復育,放流活動將邁入第10年,雙方面談研擬將放流活動擴大舉行,除了增加放流魚苗總數,並希望能辦理兩岸產、官、學研討會,增加漁政、保育等相關議題上的交流,以維護金廈海域的漁業資源永續,讓後代子孫能夠持續利用。(圖/金門縣水產試驗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