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許益文/金門報導)金門區漁會在新湖漁港策畫執行「金門海島學校」,於6/12至6/18迎來了6位青年藝術家及工作者,透過青年世代的視角,閱覽金門漁業文化館展示的豐富知識與紀錄,再搭配在地職人的深入解說與體驗,發掘金門海洋及漁業文化的多元面向。透過各自專業的技能來換宿,並結合里山倡議概念,期營造人與海洋和諧共生願景。是此次「海島移居實驗室」技能換宿計畫之重要目標,亦為由海洋委員會指導,金門縣政府主辦的「金門海島學校建置規劃與推廣行銷」計畫之重要里程。
一週以來,6位青年走訪金門各地海洋場域進行在地學習。第一日在新湖漁港由船長陳宗團講解金門在地漁船的作業方式,也深入了解漁會對於廢棄漁網之回收應用。第二日前往復國墩漁港,在船長關景普帶領下,青年體驗在地嗆蟹的製作方式,並品嘗在地鮮美的海產料理。享用料理後便前往水頭碼頭,船長洪俊揚分享一支釣漁法的訣竅,也向青年分享對於從事海洋漁業的心路歷程。隨即前往北山海堤,跟隨漁會常務監事李水思前往石蚵田,採集並品嘗金門在地獨有的石蚵。第三日一行人前往金門縣水產試驗所,了解鱟的保育及水藻養殖及應用的可能性。午後由海洋保育站站長徐維駿,與青年們前往雄獅堡潮間帶,觀察豐富的鱟及生物面貌。
6位青年經歷職人分享交流、漁產製作體驗、漁產美食享用等最在地的體驗後,隨即以金門海洋及漁業為主題,運用自身的專業開展創作。美食部落客-陳已含(天天)運用漁獲製作具有南歐風味的海鮮派,也將海藻融入進抹茶風味的乳酪抹醬,來搭配在地的麻荖享用。編織藝術家-陳憫從金門各個灘岸中,撿拾具有特色的貝殼等海洋生物,透過編織製作成極具特色的掛鍊飾品。攝影師-許庭禎跟隨在地漁民,全程紀錄漁獲捕撈採集直至料理上桌後的過程,透過影像照片講述人與海洋的緊密關係。海洋生物教育工作者-鄭博元直接的走入在地養蚵人家,透過紀錄片的形式去記錄養蚵人家的日常生活。單車旅行部落客-茅家瑋以單車旅行的方式,探索金門獨有的車轍道及海岸據點,並將其走訪路線及心得有完整的分析與整理。木雕藝術家-王昱喬觀察金門在地的生物鱟及水獺,並以其獨特風格,完成木雕之作品。
6位青年藝術家的作品今(18)日,於金門漁業文化館舉辦成果分享會。將這一周以來所體驗與創作出的作品,與現場參與的民眾有精彩的分享與討論。金門區漁會理事長陳水義表示,青年透過自身技能前來金門換宿體驗,除了自身的感受以外,更可以讓新湖漁港及金門海洋漁業文化,有更多的面貌呈現在年輕朋友面前。後續技能換宿梯次之資訊也將公告於「金門海島學校」粉絲專頁,歡迎有興趣之青年可在粉絲專頁洽詢報名。(圖/記者許益文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