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許益文/金門報導)為配合農業部近年來以「輔導養豬場現代化轉型升級」的我國養豬產業永續發展重要任務,解決近年來台灣養豬產業面臨的各種挑戰,金銘畜牧場特配合112年「現代化養豬場形象傳遞計畫 」,辦理「永續豬隻飼養新概念」系列活動,今(19)日上午假如荷自在渡假村進行產地餐桌體驗餐會活動,讓大家了解新式豬舍飼養環境對優質肉品養成的重要性。現場邀請到在地許多代表性的民宿及餐廳店家,共同了解優質豬肉從產地直接到餐桌的永續意義。
農業部以推動「擴大養豬場導入新式整合型設施(備)」補助,提升整體養豬產業結構,加速全台養豬場現代化轉型升級,使養豬產業得以朝友善環境之永續目標邁進。「金銘畜牧場」從民國65年開始投入在地畜牧飼養,並為金門第一家配合中央建置新式密閉式豬舍的畜牧場。有別於以往傳統豬舍的各種問題,新式密閉式畜舍的置高床架、循環排風及降溫系統以及密閉式建物等,可以解決傳統畜舍環境不佳、糞尿處理設施效能不彰、廢水、異味等環境污染問題,讓畜牧場也可以成為一般民眾的好鄰居。
「永續豬隻飼養新概念」特別邀請到臺灣大學獸醫學院兼任助理教授 李淑慧博士,到場分享新式畜舍對於動物福利及優質飼養、環境保護等議題的重要性。強調透過優質環境飼養的豬肉,不但可以增加畜戶飼養上的效益,重要的是因著生物安全防治的提升,可以讓民眾吃到降低用藥的健康豬。從產地到餐桌代表非常多永續的指標意義,金門養豬戶因各種困難越來越少,每年本島所需食用的豬肉量有一半以上仰賴台灣活體進口,而飼養設備升級,讓在地農畜產業有機會維持不斷鏈,並在地豬肉在地使用也降低大量的運輸碳排放,環境改善也讓我們在享用豬肉的同時,可以兼顧動物福祉。
現場邀請在地店家代表及關心金門的民眾一同參與,紛紛表示對於金門在地生產在地使用表示支持,期待好的畜舍環境,讓在地畜牧運營升級的同時,也能兼顧環境保護以及周圍住戶的權益達到共好。在地旅遊業代表李小姐說:「我們金門的豬肉因為水質、以及畜牧場多少都有添加酒糟飼養,肉質很好吃。如果可以透過新式豬舍的飼養讓產量可以供應本島,甚至到未來餐廳都用在地豬肉,那一定讓遊客對我們金門的記憶點,還多一項美味的豬肉印象。」。在地食農團隊方先生表示:「金門在地農業富有當地產業特色。但長期因缺乏專業經營管理,導致在地農業產業萎縮。農副產業及相關業者,需要以點線面的概念發揚在地特色,推廣農業產業在地化,區域特色規範化,與食農教育建教合作。期待透過新式豬舍讓更多民眾不排斥養豬業,讓豬肉產量足以聯合農遊體驗,推廣在地社區產業特色,行銷金門!」
農業部推動「110年至113年推動因應貿易開放養豬產業全面轉型升級計畫」,總經費128.3億元,自110年起,輔導養豬產業鏈轉型升級,期改善毛豬飼育成績,提升屠宰衛生安全品質,強化消費者食肉安全與提高產業形象,維持國人消費國產豬肉之黏著度,因應貿易開放自由化之衝擊。針對養豬場轉型升級部分,110年至111年透過地方政府與各技術輔導團隊戮力推動,全國累計輔導1,546場次之養豬場轉型升級,導入新式整合型豬舍或相關設施(含污染防治)、異地多地批次分齡飼養模式與自動化省工設備,已補助約15.3億元。112年賡續推動,期同時藉由軟、硬體升級,協助農民降低生產成本,促進產業現代化、永續發展。(圖/記者許益文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