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昌毅/雲林報導)臺大雲林分院心房顫動是臨床上最常見的持續性心律不整,全球人口的盛行率超過百分之一,隨著年紀越長越容易發生,70歲以上的盛行率高達十分之一。心房顫動時,心房沒有有效的收縮功能,整個心房呈現顫動或蠕動,顫動頻率每分鐘能夠達到300~500下,造成血液在心房中流動緩慢,容易淤積產生血栓,血栓隨著血流打出心臟,很容易順著腦血管跑到腦部造成栓塞性中風,而擁有心房顫動的人發生中風的機率是一般人的5倍,心房顫動情況嚴重的話,會有心臟衰竭的風險。
內科部副主任邱富群表示,心房顫動需要透過心電圖檢查來診斷,心房顫動的成因不同複雜細小的迴路,使得電氣傳導無規則可循,經過房室結頻率篩檢傳至心室,刺激心室收縮頻率也完全不規則,心電圖的呈現不規則的心跳,心房顫動的特徵。治療方式使用抗血栓藥預防中風外,控制心室速率及維持正常竇性心律。研究顯示擁有高風險心血管疾病且有早期心房顫動的病患,採取維持竇性心律的治療方式,能改善病人的預後。透過藥物控制或是心導管手術,維持竇性心律,但藥物通常是在陣發性心房顫動的初期能比較有效的控制心律,若是心房顫動演變成持續性的心房顫動,若想將心房維持在正常的竇性心律,則需要透過心導管的手術才能改善。
內科部主任林亮宇表示,心房顫動肺靜脈和左心房相連處的不正常放電,有兩種手術改善心房顫動,電氣燒灼手術及冷凍消融術。電氣燒灼手術是使用熱能來隔絕傳導組織,一般的作法是將四條肺靜脈周圍,透過一點一點的燒灼將其圈起來隔絕,因為是一點一點的電燒相連,確保相連無間隙,需要借助3D立體電生理成像機的精準紀錄燒過的部位,傳統X光影像電燒無法做到,近年來電燒設備不斷精進,包括偵測接觸壓力的導管、多電極高密度收取訊號的導管、高能量低秒數的電燒策略等,心房顫動電燒的手術時間,已從10多年前的5~6小時縮短至3小時內可以完成;冷凍消融術,是透過冷凍低溫來隔絕傳導組織,採用冷凍氣球導管,將氣球堵在肺靜脈口,由液態氮將組織降溫至零下40~55度將傳導組織破壞,達到整圈肺靜脈阻隔的目的,由於冷凍範圍位於氣球接觸的心臟組織,產生的隔離線較為均勻且有一定的寬度,減少肺靜脈隔離再復合的機率,且整體的手術時間較短,在兩個小時內都可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