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音文/嘉義報導)農曆春節即將來臨,天氣轉冷之際,低溫、陰雨、寒風颼颼,讓人的情緒似乎感到特別陰鬱敏感、起伏波動大。嘉義基督教醫院精神科主任盧偉信醫師指出,從去年年底天氣明顯轉冷開始,因情緒疾患發作到院求診的患者明顯較多,大約上升一至兩成,發現許多患者反應生活上沒有遭遇特定壓力,但一到冬天、氣溫低時、年節期間心情就莫名地容易低潮、負面、凡事提不起勁的狀況增加,建議除藥物配合治療外,有機會就多接觸陽光及做有氧運動。
李小姐是憂鬱症的患者,經治療後恢復情況佳,已穩定近一年,但從一個多月前開始,常感到莫名的低潮心傷,負面念頭反覆停不下來,精神不佳,連早上要起床都很困難,甚至會有恐慌感,於是至嘉基精神科就診,經醫師問診後發現近期並沒有新的壓力事件,但回顧過去病史發現李小姐在秋冬季節都較特別容易心情憂鬱、焦慮。經過藥物調整,因為有些副作用,於是經與醫師討論後,進行一個療程的TMS經顱磁刺激治療,也在醫師的指導下調整生活作息,心情低落狀況明顯降低,活動量也能逐漸增加,身心都回到原本生活的軌道上。
盧醫師提醒,冬季的確是憂鬱症的好發季節,特定族群甚至會固定在冬季憂鬱症發作,稱為季節型憂鬱症。冬天發作的季節型憂鬱患者較常出現非典型的憂鬱症狀,例如食慾增加、睡眠過多,也較常見於女性、有家族憂鬱症病史的人。季節型憂鬱的病因可能跟日照時間有關,冬天陽光時間較短,會影響到人體內部的生理時鐘,進而干擾褪黑激素的代謝、血清素的功能,特別是先天視網膜對於光刺激敏感、或是帶有特定潛在基因者更易受影響。緯度越高的國家,冬季憂鬱的比率也越高。
對於情緒容易受季節影響的民眾,可以多留意自己接觸陽光的時間。盧醫師表示,早上曬太陽的效果最好,特別是憂鬱症患者最好能在清晨八點前的時段接觸陽光30到60分鐘,如同時走路或是做有氧運動更佳。萬一清晨的時間有困難,仍應盡量在下午兩點以前接觸陽光,對生理時鐘較有正向的調節作用。特定藥物已經證實能治療或預防季節型憂鬱症,而如對藥物效果不佳或有副作用,則可考慮非藥物療法,如TMS經顱磁刺激術、或心理治療等等,適當治療憂鬱症才能避免生活功能、大腦認知功能退化甚至自殺的風險。(圖/嘉基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