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許益文/金門報導)農委會林務局為落實並追蹤歐亞水獺的保育工作執行進度,(2)日於金門現地辦理水獺保育平台會議,並邀請李玲玲教授、曾晴賢教授、林良恭教授、莊西進老師、經濟部水利署、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中心、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臺北市立動物園、內政部保七總隊第四大隊、金門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縣府工務處、建設處、動植物防疫所、林務所等單位參加,一起守護金門的水獺。
因水獺保育業務牽涉甚廣,行動計畫包含落實生態檢核制度、改善人工設施友善程度、減低路殺風險、水獺保育遺傳研究、推廣與教育辦理情形等策略,故此次會議由林務局保育組羅尤娟組長主持,跨機關整合希望讓各項保育工作得以順利執行,會議中並針對水獺救傷流程、生態環境給付辦理、降低交通路殺與遊蕩犬貓對水獺的生存威脅進行實體討論,除了棲地的保護復育,未來更希望透過水系的整合連結,讓水獺的活動範圍能擴大,回到過往全島均有分布的榮景。
金門現有歐亞水獺,經由臺北市立動物園、東海大學等團隊分析估算,數量約有兩百隻左右,在分布上,東半島明顯大於西半島,烈嶼則相對不穩定,若以親緣關係而言,金門水獺大概可分為四大家族,以未達一歲的幼獺出現頻度較高,另依過往路殺資料顯示,普遍水獺路殺多為雄性成體,主要發生於冬季活躍期,其中又以環島北路、金沙水庫等路段為路殺模擬分析之熱點。
金門縣政府建設處長李有忠表示,歐亞水獺屬於夜行性動物,即便是在地金門人,許多人仍是不太熟悉,直到二、三十年前,許多熱心的專家學者付出,並藉由紅外線自動相機影像的蒐集、水獺排遺的鑑定,我們才得以揭開這神秘動物的面紗,近幾年更成為了金門吉祥物。金門自去年起開始推動水獺社區巡守,社區回饋相當良好,隨著保育意識的提升,未來的工程施工以及鄉鎮公所的小型工程,也將導入生態檢核的概念,或事先與保育單位協調,注意避開水域範圍附近的巢區,讓水獺有個安全的場域。(圖/記者許益文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