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葉靜美/彰化報導)確診COVID-19痊癒後,部分康復者會有頭痛、頭暈、走路不穩、肢體無力、情緒個性轉變、暴怒、緊張、焦慮不安、輕微失智、健忘、腦霧,以及腦部動脈及靜脈栓塞等許多症狀,俗稱「長新冠症候群」的發生,彰基醫學中心提醒民眾應主動就醫、尋求專業協助,避免造成個人、家庭、工作上負面的影響。
確診COVID-19之後,很多人會有俗稱『長新冠症候群』的現象發生,可以到醫院的『新冠肺炎康復後整合門診』尋求專業的協助。(記者葉靜美翻攝)
彰基神經醫學部主治醫師林志明表示,神經學上而言,例如頭痛、頭暈,心情不好、有些憂鬱,甚至四肢麻木、注意力不集中,看似很輕微的症狀,其實都跟神經系統出現的問題,有很大關聯。一般民眾對這些症狀的認識不深,如果有出現感染前和感染後很大的區別,請民眾務必要就醫,檢查腦部或是四肢的神經系統,是不是出現了問題。
彰基神經醫學部主治醫師林志明表示,感染新冠後有些後遺症,如頭痛、四肢麻木等,與神經系統出現的問題,有很大關聯性。(記者葉靜美翻攝)
彰基急診重症醫學部主治醫師陳椿宜指出,多重系統發炎症候群,簡稱MIS,是新冠急性感染期後身體多器官嚴重發炎的疾病,通常發生在感染兩週之後。如果確診了兩週後,突然又開始持續高燒,而且伴隨腹痛、腹瀉、嘔吐物、眼睛紅、身上出現紅疹、低血壓的症狀,除了常見感染以外,也要考慮多重系統發炎症候群的可能。
他提醒,在感染新冠之後,要特別注意如果突然出現嚴重胸悶、喘不過氣、昏迷或意識混亂,或是臉色、甲床的顏色突然變得蒼白或發紫,這樣的情況應該盡快送往急診。
彰基急診重症醫學部主治醫師陳椿宜表示,感染新冠後,突然出現嚴重胸悶、意識混亂等,應盡快送往急診。(記者葉靜美翻攝)
彰基精神科主治醫師陳力源表示,感染新冠肺炎後常出現的精神症狀,包括覺得疲憊、焦慮、憂鬱以及失眠;另外,很重要的是會有注意力下降,或者是認知功能下降的表現。所謂認知功能下降,會覺得在使用腦部的時候,變的不是很容易,或者經常會有很多事情想不起來,這就是媒體報導中的一個症狀 -「腦霧」。
陳力源說,「長新冠症候群」要超過三個月以上沒有緩解,才會這樣定義。大部分的患者在二到三週會自行緩解,有些人會延長到七個月左右,這些目前都還在研究中,如果二到三週還沒有出現改善,甚至有持續惡化的現象,就要主動去就醫。
染疫後,陳力源建議,充足的睡眠、適度的飲水,以及運動習慣是很重要的。其中最容易被忽略的是安全的社交活動,這段期間還是可以在安全的範圍內,一起出遊或聯絡感情,現在通訊軟體這麼發達,這大概是我們可以做的。
另外,身為感染者身邊的親朋好友,一樣要主動地維持,成為他們最重要的精神支柱,盡量減少傳遞危險的訊息,避免增加一些焦慮或緊繃的感覺,還有很重要的是要觀察他們,如果出現前述的症狀,就要提醒他們主動就醫,達到最安全的治療方式。
彰基精神科主治醫師陳力源表示,「長新冠症候群」要超過三個月以上沒有緩解,才會這樣定義;二至三週期間「主動求助」是很重要的事情。(記者葉靜美翻攝)
近期BA4、BA5來勢洶洶,民眾擔心自己遇到BA4、BA5,有沒有可能重複感染,彰基急診暨重症醫學部主任林晏任醫師指出,這的確是有可能,而且症狀和先前COVID-19都很類似,包括頭痛、發燒、喉嚨痛等。他提醒還沒打疫苗,或者是疫苗未滿三劑的族群要特別注意,因為打疫苗可以針對BA4、BA5,有很好的預防效果。
林晏任建議有「長新冠症候群」的民眾,首先可以多休息,從日常生活作息開始調整,如果依然還是持續有這些症狀,就應前往醫院「新冠肺炎康復後整合門診」尋求專業的協助。